“抱团”这个概念,从资本市场发明出来至今,一直没有个很明确的定义。它的存在仅仅反映的是一段时间,市场投资者对于某一类型上市公司价值认识的趋同。 去年开始,由机构资金集中购买引发的对成长蓝筹股的抱团,就反映出了大家对业绩确定性强、公司治理良好的个股价值认识的趋同。一些以食品饮料、医药器械、光伏新能源、芯片半导体赛道投资为主题的基金,都有着不错的表现。 不过,今年开年,这些被不少机构普遍认为是香馍馍的赛道个股,都惨遭滑铁卢,近两周的股价大幅下挫。以市场关注度极高的贵州茅台为例,开年第一天(2月18日)至今,股价跌幅就已超过了20%。 年前,因重仓投资白酒赛道而在广大基民心中埋下良好印象,被大家赋予“坤坤”爱称的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张坤,在这一波暴跌后,基金最大回撤已超过了30%。各类投资论坛里,不少基金投资者对张坤的称呼已由“坤坤”变成了“菜坤”。 同样受此待遇的,还有以投资医药赛道著称的中欧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葛兰、投资科技赛道出名的广发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等人。这种极端单一赛道的配置,使得他们名下的基金,部分出现了20%-60%左右的回撤,令不少投资者唏嘘。 抱团股年后股价的持续下跌,不管是从基金公司,还是个人投资者的角度,都带来了极其不好的持股体验。市场开始有人担心,这波由基金公司带起的抱团大涨潮流,会不会因为基民的恐慌性赎回而就此终结? 为此,新浪财经通过草根调研,从机构、股民、基民等多类投资群体的视角,侧面了解了他们对本轮抱团股下跌的一些看法,以及接下来相关的应对策略,结果可能与大家担忧的或有不同。 马先生是某卖方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,由于职业限制,个人并不能进行个股交易。因此,其日常投资主要以基金投资为主,对于上述提及的抱团成长蓝筹股的基金,他也做了一些配置,相关基金的回撤也很厉害。 对于抱团模式,他认为,抱团不是种可持续的模式,即使是抱团龙头股,实际上也是透支了龙头股的未来估值。 所以结果只有两种:如果未来龙头股业绩兑现不及预期,将会发生暴跌;如果未来龙头股业绩兑现符合预期,但因为已提前给予了龙头股过高的确定性溢价,增值空间也不大。而且,由于资金过度集中,锁定了大量流通盘,因此一旦抱团松动,可能会是毁灭性的踩踏。 不过,至于短期会不会对自己所持有的基金进行赎回,马先生表示,自己基金买的早,因此目前回撤的只是利润,还算不上浮亏。且长期看权益类资产是能跑赢通胀的,资产配置很难择时,自己并不打算赎回。 刘小姐是某财关公司从业人员,个人持有了一些光伏、新能源的个股,最近股价回调的也比较厉害。不过,她表示,自己已经持有这些股票大半年了,整体看还有40%左右的浮盈,对于目前的回撤并不慌张,因此短期内也不打算清仓离场。 当被问及股价再跌多少时,会考虑割肉休息。刘小姐称,如果再跌20%,自己可能就会做些减仓操作。 郭小姐则在国内某头部新闻媒体任职,此前并无任何投资经验和金融知识储备。年后刚入了某头部基金经理的坑,如今已被套近15%。在回应如何看待此次下跌时,郭小姐笑称,不要打开账户,暂时闭眼,就可以躲过暴跌了。 对于后续的投资操作,她表示,已经被套这么多了,准备就地“躺尸”。但如果接下来还有大跌,可能会考虑加点仓。不过,与郭小姐一起买了该基金的一些同事,则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,有点害怕继续暴跌,短期内并不打算加仓,但也不会减仓,还想再看看。 作为国内某大型公募基金的行业研究员,许先生认为,本轮抱团股的下跌本质还是因为太贵了,不少个股的预期收益率不足,远期的贴现率在往上走,估值的久期开始变得不一样了。 “简单来说,就是目前疫情控制整体向好,市场对无风险利率上行已有预期,而本质上成长型股票是一种长久期的资产,利率上行后的机会成本变大,所以股票价格就会下跌。”许先生表示。 当被问及公司最近是否有被基民大规模赎回的情况,许先生回应称,并未发现,基民的情绪整体还是比较稳定的。 对于基金投资,许先生建议,还是要去多了解下所投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,选择与自己个性相符的产品。然后,根据自己所能承担的风险,用可以长期闲置的资金来进行投资,以长线思维来看待基金的涨跌。(文/陈矿然) |